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、法规、标准和规范的要求,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,明确其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,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及其危害程度,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,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、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,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、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,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。现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:前期准备、评价实施、报告书编制和评审四个阶段。
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内容:
1.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调查: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物理因素(如噪音、震动、辐射等)、化学因素(如有害化学物质)、生物因素(如细菌、病毒等)、人因因素(如劳动强度、工作时间等)进行调查和识别。
2. 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测量: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监测和测量,以确定其浓度、强度等。
3. 健康风险评估: 基于危害因素的调查和监测结果,评估工作岗位上的职业病危害程度,预测职工可能遭受的健康风险。
4.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:根据评估结果,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和控制措施,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。
5.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:将评价结果、监测数据和控制措施等编制成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,供企业和有关部门参考。
通过职业病危害评价,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工作场所的危害状况,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,从而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。这也是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。